陶冬:2024年世界经济的六大悬念
转载自:意见领袖丨陶冬
三年疫情和两年疯狂加息,给全球经济带来了罕见的动荡。随着物价上涨势头受控和美欧央行停止加息,宏观形势稍稍喘定,资产价格迅速回升。在2024年世界经济何去何从?笔者相信2024年注定是转折之年,“改变”乃是主旋律。笔者认为六大悬念将引领经济、主导市场和改变生活。改变意味着经济周期的周而复始,既孕育着机会,也隐含着风险。
悬念之一 联储何时减息、如何减息
困扰联储两年之久的美国通货膨胀问题,已经接近受控。核心PCE逼近3%关口,扣除租金后的核心CPI甚至已经达到2%的政策目标,联储主席鲍威尔开始谈论降息的可能性,美国债市股市送上了一波罕见的圣诞狂欢。然而,市场交易员与联储决策者在如何降息上产生巨大的分歧。资金相信物价平稳、增长下滑后,利率会迅速下降,利率期货市场赌2024年3月开始减息,全年减息六次150点。联储官员纷纷出场喊话,警告降息未必来得那么快,FOMC点阵图预测2024年中之后才开始减息,三次75点。
市场与联储分歧的核心,在于如何看待就业市场和金融风险。笔者认为美国就业市场正在走一条前所未见的轨迹,失业率的上升和工资增长的回落不同于之前的路径,使得利率转折点充满不确定性,目前联储的最佳政策选项是以不变应万变,直至金融紧缩或经济衰退迫使政策作出调整。预计美国年中开始降息,全年减三次。
悬念之二 欧洲会否陷入经济衰退
欧洲的经济形势,远比美国的糟糕。疫情结束后,欧洲经济有明显反弹,物价也大幅回落。然而,复苏之母的就业市场并不繁荣,需求不旺盛。生活成本大涨导致涨工资声浪,工潮此起彼伏。工资压力加上欧洲传统上对恶性通胀更加敏感,使得欧洲央行更强硬,拒绝讨论利率转向的议题。欧元区制造业PMI已经连续17个月在荣枯线之下了,而且是深度不景;服务业PMI也转入荣枯线之下,欧洲经济应该已经进入经济衰退。利率高企,对高债务国家和企业的冲击持续发酵,商业地产问题严重。
欧盟各国在2024年进入财政收缩期,只有货币政策具有发力空间。欧洲央行何时可以扭转政策立场,德国态度十分关键。德国最大产业和高工资的汽车业也正迅速失去全球市占率,预算危机和选举时机也加大了德国松动的可能,且看欧洲央行会不会率先减息。预计欧洲陷入衰退,欧洲央行年中开始减息。
悬念之三 日银如何调整收益曲线
日元对美元汇率在2023年再贬8%,一度跌至150楼下,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居然没有表示反对。对此的唯一合理解释是,给日本银行制造出空间,为调整收益率曲线政策作准备。日本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十余年,用尽宏观货币政策后央行于2016年开始干预债市,将十年期国债利率人为地压在零利率之下。美欧进入加息周期后,日本的零利率政策愈显不合理,吸引了大量的国债沽空盘。由于美日利率差巨大,套利交易仓位几乎是躺赢,成为金融市场的“堰塞湖”。针对日债的沽空盘规模巨大,处理不慎可能带来全球性金融灾难,所以日本央行通过出其不意的政策小动作,增加汇率波幅,提高沽空成本,希望投机者知难而退。
如今沽空盘已经大为减少,日本经济也走出了失去的三十年,通胀预期和涨工资预期回归正常,相信距离调整收益率曲线管理政策的时机越来越近了。央行在政策调整的方向上十分明确,但对时机却讳莫如深。预计日本银行三月开始调整收益率曲线管理,夏季彻底结束。
悬念之四 美国大选两老之争
美国十一月大选。尽管共和党和民主党初选如火如荼,最终恐怕仍是两位八旬老人之争。传统上共和党寻求审慎财政而民主党更瞩意大预算,但是从特朗普时代起两党在赤字财政上的立场大幅接近,国会债务上限之争也演变成党争手段,双方并不寻求真正地控制政府支出。拜登政府的削减通胀法案,令财赤高达GDP8.3%,这在和平年代是史无前例的,何况经济目前其实不需要进一步刺激。政府为庞大债务支出的利息规模已经大过国防预算,但是选举争论却在移民等非经济主题上。
如果特朗普当选,联储的现行政策可能受到挑战,鲍威尔的连任也有困难。这可能倒逼美国调整2008年以来的极端宽松政策,去全球化进程也可能进一步加速,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甚至可能减码。美国就业一片红火,拜登的支持率却很低迷,两人的差距会不会还像上次选举那样胶着。
悬念之五 供应链危机会否重现
厄尼诺现象在美洲蔓延,美国南部遭遇有记录以来最大干旱,农业和畜牧业受到影响。亚马逊流域遭遇有记录以来最大干旱,农业生产受到冲击,上百万生物物种濒于绝种。干旱导致巴拿马运河水位严重下降,货船通过数量降到平时的四成,对亚洲-美东航线构成实质性冲击。同时,亚丁湾胡塞武装对商船的袭击,迫使各大船运公司改走好望角,增加成本、延长船期。美国的军舰护航呼吁,没有得到很多国家的响应,迄今效果不明显,亚洲-欧洲航线受到明显冲击。集装箱租金已经大幅上升,疫情导致的供应链风险,有卷土重来的味道。
目前所见的供应链风险,尚属发展的早期。解决两大运河阻塞的时间可长可短,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过,供应链安全问题势必加速去全球化进展,并成为通货膨胀再燃的底层逻辑。
悬念之六 ChatGPT怎样改变世界
ChatGPT一年前横空出世,对世界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并触发了史无前例规模的资金流向AI行业。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出来,可以想像它们对我们社会、生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从学生作文到编写代码,ChatGPT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能力,但是足以颠覆行业或产品的突破就暂时没有见到,新的盈利模式似乎也仍在水面之下。对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的考量也拖了ChatGPT迅速推进的后腿。不过,几乎所有大科技公司都在接入AI元素,调整公司策略和架构,准备为现有产品升级换代。
2024年可能是ChatGPT的转折之年。随着copilot镶嵌入Window(大概年中),AI从科技公司的玩物,走入寻常百姓家和中小企业。生成式AI在PC和手机上落地,可能开启人工智能平民化的时代。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家,瑞信私人银行大中华区副主席)
任泽平:2024中国经济展望
2024年01月03日09:28 作者:任泽平
意见领袖 | 任泽平团队
12月30日,由新浪新闻主办,中国投资协会指导,中国绿化基金会、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德必共同支持承办的“新浪新闻·2023‘绿色中国’可持续影响力大会”在北京举办。现场,泽平宏观创始人、经济学家任泽平先生作为本次大会特别嘉宾,为大家带了一场名为《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任泽平演讲实录,内容经编辑略有删减: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中国经济的一些粗浅看法,并供大家参考。在这里祝大家新的一年万事如意。谢谢!
我是2014年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海,提出了一些观念,比如2014年预测过5000点不是梦,这些年提出新基建、放开生育、新能源,提出过比如“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等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想更重要的就是,站在现在的时点,诸位都非常关注,(我们)对明年或者对更长远的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怎么看。
我想用大约二三十分钟的时间,试图跟大家讲清楚这样一个话题。
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有哪些挑战和机遇?我先跟大家讲几组数据,感受一下现在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
第一,大家知道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然这是一个泛泛的概念。去年中国GDP大约为121万亿,按照美元的话,中国GDP大约是18万亿美元。我们是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小20%,美国大约是20%露头,我们约在18%到19%之间,中美加起来约占全球经济盘子的40%。这是什么概念呢?第三是日本,约5%,德国大约4%。这是第一组数据。
第二组数据,按照人均GDP,中国今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可以做一个预测。去年我们人均GDP大约是12000美元,什么概念呢?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发达国家的门槛值是12600美元,就是我们离发达国家的门槛已经非常接近。
第三组数据,按照城镇化率,去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5.22%,按照每年中国城镇化率大约增长一个百分点的背景算,当然后面都在放缓,今年中国城镇化率大约是66%。给大家讲讲我们今天站在一个怎样的历史时点,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是5.2%,这是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这就是我们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表现情况。那么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我想用讲过的一句话,叫增速换挡。
十几年前,也就是2009年我通过公考进国发中心,2016年我们团队研究过一个命题,就是当时世界银行提出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能不能跨越?
当时我们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发展中经济体在追赶发达经济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增速的换挡。好一点的如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会有一个中速增长,比如4%- 5%,可以再增长10-20年,这是非常成功的,但想重回高速增长如8%、10%以上,没有可能。后面我会解释原因。这是我们十几年前做的判断。
当然也有做得不好的,如拉美、东南亚,经过一段高速增长以后,就掉下去了,直接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期,而且经济绩效表现并不好,这就是我们说的“中等收入陷阱”。
为什么出现这种增长速度的转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问题。今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可能会跌破1,去年是1.05,不到1.1,而联合国代际平衡大约是2.1。中国的人口红利是1962到1976年这一波婴儿潮,这一波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它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中国经济过去为什么高增长?因为1962年到1976年出生这一波人正好二三十岁,人多、人年轻、人便宜,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的中心。
1962年到1976年的一对夫妇,大家知道会生多少个孩子吗?这期间我们的生育率是多少?我原来看到这个数据也很惊讶。六七十年代,有个词叫“七大姑八大姨”,就是因为那时候我们的总和生育率在6以上,但现在降到了1。所以说人口红利的渐行渐远,就是增速换挡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就是房地产大开发时代的落幕。什么年龄的人会买房子?20岁到50岁的人,这是买房主力人群。为什么中国房地产会在过去迎来黄金20年?就是因为1962年到1976年这一波人要结婚生子买房子。如今,中国房地产大发展时代结束了,就是因为这一波人已经不再买房了。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当时我们的技术,我们可以模仿、学习别人,但现在中国已经有了许多技术创新,并有了一些领域在前沿,这也为经济发展带来增速换挡。
讲到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下我们从学术研究得出的一个关于中国未来经济的结论,供大家参考。人们常说高速增长回不去了,我也不认为中国会低速增长,因为中国经济的潜力、韧性、活力还是非常大的,只要我们全力拼经济,中国经济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但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前景是什么呢?
未来三年、五年、十年,大家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如果中国经济这一年发展得比较好、比较高,在5- 6%左右,那这个经济就很不错了。如果经济发展不好,比如可能只到3-4%,那就大约在4%-5%的区间进行波动。未来我们是这么一个增长的状态。如果能够以十年、二十年的速度实现4-5%的增长,那按照经济学规律来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4-5%的增速是什么?不要忘了中国已经是世界如此之大的经济体了,我们的经济规模已经是日本的3倍,已经相当于美国的70%,一两位数的增长那也不符合,更不要说经济规律了,科学规律可能都不一定符合。这是我们对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展望。
但现在,我们仍然要为此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要全力拼经济,释放民营经济微观企业的活力,这是我对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展望。
过去40多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超过9.5%以上,以前都是将近两位数的增长。上一个高点是2007年,增速是14%,那么大的一个国家,以14%的速度增长。但是时代发生了变化。
还有我们的城镇化率,2022年是65.22%,今年应该会超过66%,(所以)城镇化还有空间。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一般到85%就基本结束了,中国还有15-2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但这15-20个百分点可能会逐步放缓,不会像以前一样每年(增长)一个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是极其快的。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只有17.92%,不到18%。中国有82%是农民,但走到今天,已经有约66%进城了,当然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学术界有一个研究,中国有三亿农民工,在跨省流动的就有将近两亿,如果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并把农村留守的家属带到城市稳定居住,那么中国的城镇化率其实已经超过70%。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中国过往这四十多年,的确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画卷。我们人均GDP从不如印度,到现在是印度的5倍;城镇化率从17.92%,到现在超过66%;我们从一穷二白,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0年来,堪称盛世。我们这些人都是时代的受益者,当然,我们也都是坚定的改革开放的支持者。
总结过往,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增长奇迹?我认为,是抓住了三个红利:全球化红利、改革红利、人口红利。而现在,我们正面临着三大挑战,比如逆全球化挑战、人口红利也要发生一些变化、改革要推进高质量发展,现在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当中。
在这么大一个时代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些重大战略转型,如供给侧改革、三大攻坚战、双循环、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有今天大会的主题“绿色中国”,和我们的双碳目标契合。如今,中国的新能源在全球发展中排在前列,这就跟中国的低碳战略推动有很大关系。
用一些数据举例。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万辆,增长了1.6倍;2022年为680万辆,增长了近一倍。前两天我们去参加小米雷军的发布会,我感觉确实激情澎湃,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还是非常了不起。
中国现在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其中新能源的贡献尤其之大。如果你看到一个行业每年都在接近翻倍增长,那这一定不是偶然事件,一定是时代的力量、趋势的力量。
再跟大家说一个数据。新能源汽车里面最核心的是三电技术,而三电里面最重要的是电池,电池在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中占比超过1/3,最高达到40%,所以有种说法为“得动力电池者得天下”。现在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里面,中国占六席。也就是说,全球每100辆正在路上行驶的新能源汽车里,有60辆车装的是中国的动力电池。所以在新能源领域,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离百年汽车强国梦如此之近,我们中国的产业链展现出了极其强大的创新力。
今年的经济马上就翻篇了,今年前三季度5.2%,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我给大家重点讲讲明年。
最近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10月24号发行1万亿的特别国债,再通过转移支付给地方,地方又来搞基建,最近大约都发完了,应该在明年3月份开始开工。而明年的地方大约有两万多亿的专项债,也放在了今年提前使用。也就是说2024年一开春,我们可能就有三到四万亿的“弹药”要打出去,所以明年初的基建可能会很不错,请大家留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做了总结,对2024年做出了部署,提出了很多提法,比如“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其中关于“先立后破”,我觉得提得特别好、特别及时,因为现在我们要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就不能把旧的东西一“破”了之。(“破”了之后),就业怎么办?居民收入怎么办?我觉得确实需要有一个过程,用时间换空间,“先立后破”。即便是传统行业,也有空间,比如最近拼多多很厉害,还有如Shein这种跨境电商,TikTok也在出海,中国哪怕是传统行业放在全球都是先进的制造业。所以“破”了干嘛呢?没有必要。我们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出海,像拼多多。所以中国企业的出海有广阔空间。中国企业在国内内卷未必是坏事。所以请大家留意,“先立后破”,中央这个提法特别好。
也包括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些行业,中央也提出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就业、稳增长的政策,也特别振奋人心、特别值得期待。还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产业升级、民营经济、房地产、区域人口,都做了一些非常好的提法。
我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来判断,过去这段时间到明年,中国整个宏观政策,包括财政、货币、资本市场、房地产的政策,整个基调是宽松、积极和友好的,是对经济的恢复有正向作用的。但是不要指望“大水漫灌”,“强刺激”,这是不现实的。
如果一定要说对明年经济的看法,我有这么几个判断,供大家参考。
第一,从经济增速的角度,今年的5%是因为去年有一个低基数,那么明年经济增速会是多少?包括中央会定多少?现在还未公布,很多国际机构都在预测,高的有5%、6%,低的有3%左右。我理性点认为,明年经济增速大约在4.5%到5%之间。这是一个比较务实,也比较积极的经济发展区间。太低不利于就业,太高也不现实。
那么明年有没有条件实现4.5%-5%左右的增长呢?我认为是有的。一是明年一开年就有三到四万亿拉动基建的政策出来,今年的已经发完了,社融是回升的;二是今年中国经济压力大,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在高位,给人民币汇率和资本的流动带来了一些压力。但如此高的利率,我认为美国经济也扛不住,利率超过5%以上,美国的企业债务偿还利息的负担也很重,所以最近大家看到美国的房屋销售也在下滑。经济是有规律的,就好像地球有地心引力一样。利率很高,短期扛一扛没问题,再扛一年就肯定扛不住。所以12月份美联储一些会议已经开始考虑明年降息的问题,激进一点预测是明年3月份降息,理性一点看待会在明年6月份降息。但不管怎么说,市场已经在往美联储降息(的情况)去交易,这就带来一个结果,就是美元明年不会那么强,这也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的资本流动产生了一个利好。凡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是对明年一些利好的政策,包括我们现在非常重视对民营经济活力的重视,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
还有就是房地产,房地产我有几个判断。第一,大开发时代结束了,不要指望房地产再回到过去高歌猛进的时代。第二,过去20年房地产有周期,因为赶上了快速城镇化以及1962到1976年出生的这波人结婚生子要买房。未来的房地产也是有周期调整和分化的,调整就是要消化此前的高杠杆、高库存、高房价,分化就是人口流入的中心城市群和人口流出的低能级城市会出现明显分化。未来中国的人口就是往都市圈、城市群涌入,所以未来20%、30%的城市人口是流入的,这些地方的房地产还有些需求,但是大约60%到70%的城市人口是停滞甚至流出的,这个地方的房地产没有普遍的机会。
我讲过一个观点,“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现在我认为,大家要拥抱未来,就是要拥抱新能源,拥抱人工智能。我还讲过一个观点,储能、氢能、智能驾驶是新的三大万亿级赛道。其中关于智能驾驶,比如智能驾驶,如果智能驾驶时代一旦到来,一定是激动人心的。比如小米、华为未来的核心点都不在上半场的电动化,而在下半场的智能化。因为电动化这块已经被比亚迪占着了,它采购任何(东西)的成本都比你低很多。所以小米这些科技大厂出身的公司,就是要干智能化,天生就有软件的基因。
智能化意味着什么?比如在高速、在城市路况,驾驶员基本就解放了。如果人得到极大解放,未来会对整个社会和城市带来什么变化?首先城市交通拥堵将会得到极大改善,两个人碰了没关系,有行车记录仪、雷达等,大家自动挪到路边处理。而且减少了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频率。其次,这对经济发展也有极大促进,因为拥堵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地球以及城市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大的。第三,解放劳动力。不用自己开车后,我们上班下班路上还可以干嘛?如果真的实现了无人驾驶人会得到极大解放。
再往前推,如果智能驾驶时代到来,大家何必再买车呢?都使用共享的出行平台就行,比如我们今天参加这个大会,提前定一辆车,带你到这个大会,连自己停车都不需要了,整个出行的智能化得到了极大改善,所以智能驾驶时代的到来一定是革命性的、激动人心的,它带来的价值不是万亿级赛道,一定是十万亿级的赛道。目前中国新增的独角兽,32%来自新能源领域。更重要的是,智能驾驶是新能源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的价差领域,所以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关注中国的人口问题和生育问题。我和携程的梁建章、黄文政教授、何亚福教授一起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叫“育娲人口研究”,呼吁大家关注中国的人口问题。1962年到1976年是中国的生育高峰,现在生育率断崖式下降到1.1是什么概念?美国的生育率大约是1.7到1.8,法国是1.8,德国和英国是1.6,而世界上老龄化、少子化最严重的国家日本为1.35,但中国降到了1.05,所以生育率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重视,这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复兴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生育率为什么降下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肯定跟我们生育和教育成本高有关,所以现在国家也在出台相关政策,降低生育成本和教育成本,但是有很多政策还需要积极地去推进,比如女性就业权益的保障、生育的补贴、辅助生殖纳入社保等。
最后再跟大家讲一下我们总结的未来九大趋势。第一,全球化逆风带来国际秩序的重建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第二,中国发展战略正从高速增长转向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三,城镇化步入中后期,都市圈、城市群时代已经到来。第四,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出现带来区域分化和土地财政转型。第五,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将代替房地产老基建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第六,新能源迎来了快速增长期。第七,人工智能处在技术快速迭代、大规模商用化谋求突破的阶段。第八,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我们要积极应对。第九,国产品牌出海正在寻找广阔空间。
这是我今天给大家报告的主要观点。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出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伟大的国家,我相信只要推出实质有力的措施,提振民营经济的信心,提振市场主体与各个地方政府主体的信心,中国经济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也祝福我们每个人!谢谢。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家)